编者按:1945年1月28日,教育家陶行知在四川省璧山县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今璧中老校区)作了题为“创造的社会教育”的演讲。本文摘自邹大彤的笔记。邹在陶行知逝世3周年之际抄送给生活教育社。文前,抄录者注云:“此系旧日记中片断,当时随听随写,事后未予整理,以致中途脱略之处,无法补正。所幸全文俱在,固无损于先生之真知灼见也。”
创造的社会教育
陶行知
“创造”与“改造”或“翻造”不同。
大清帝国的教育与中华民国的教育的区别:大清时代,人才即奴才教育,国民教育即奴隶教育。今天,时代不同了,因此,我们办理教育——社会教育,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精神。 这就是说,今天我们的“大学之道”,不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而是“在明大德,在亲大众,在止于大众之幸福”。
所谓“大德",就是“大公无私”。
所谓“亲民”者也,只是过去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好像是给老百姓洗把澡,洗后又远远地离开了他们。文化天使哪里会有工夫常常来替老百姓洗澡呢? (哄堂大笑)因此,我们是主张“亲大众”的,要文化天使思凡,思凡后即下凡。换言之,即要“文化、精神、学术下凡”。
要亲大众,必须实行文化下凡四部曲:一、钻进老百姓的队伍中去,与老百姓站在条战线上,同甘苦、共患难;二、熟悉老百姓,要说出老百姓心中所要说的话;三、教老百姓;四、与老百姓共同创造。
“大众之幸福”包括“福、禄、寿、喜”四个字。一、“福”——老百姓需要和平、安全、乐业,不让少数人专有福气。二、“禄”——吃得饱,穿得暖,不啼饥号寒。三、“寿”——卫生,健康……四、“喜”——要和科学、学术等等结婚,皆大欢喜。一切均是自愿的,不是压迫的,也不是“埋头苦干”。要是埋着头,一干就干得不高兴,而是挺着胸膛,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做去。
要“止于大众之幸福”,就必须解放老百姓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我们千千万万的祖宗在至少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的结果。“北京人”①在周口店的发现者是位工人, 可惜却做了“无名英雄”。因此,我们要解放老百姓的创造力。要:
一、解放老百姓的双手。所谓思想、语言、文字等等, 都是由双手劳动、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二、解放老百姓的双眼。不要戴有色眼镜,近视的可配上远视的镜子。(鼓掌)
三、解放老百姓的嘴。(大鼓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者,所谓“舆论”,就是大众的意见,抬滑竿的(舆者) 意见。
四、解放老百姓的头脑。内在的要除去听天由命、迷信、成见和幻想等;外在的要除去那些“裹脚布”、“缠头布”。(鼓掌) 我自入川以来,看到要头布甚为流行。拿布来裹头固然要不得,可是还不打紧;而非布的(非物质的)裹头布呢,大概是传自意大利或者是日耳曼的” ②。(鼓掌,哄堂大笑)却一天紧过一天,如果人人都是“三寸金头”立在国际之间,似乎是太不体面的事吧! (大鼓掌)
五、解放我们的空间。我国年来在各地设了许多民众教育馆,就“館”字解释,将民众教育社会教育关在一间房子里,不是“官舍”,便是“舍”中坐了一个“官”而已。如果将“馆”字写成“馆”,那也不过成了所谓“文化食堂”、 “精神食堂”而已。我们办教育,应该力争做到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各教所知、各学所好、各尽所能,为社会服务而将教育送到大自然、大社会、大森林中去。
六、解放我们的时间。赶考和赶路是同样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慢慢地走,然后才能吸收沿途中所接触的事物、所欣赏的风景。不致像学生赶考一样,结果是面黄肌瘦、腰驼背曲,恢复了我们老祖宗五十万年前伛偻状况的老样子,四肢伏地。
真正的创造的社会教育,是要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由于时间关系,已无法详讲,只提四点供参考:一、在普及教育中提高老百姓的水准;二、.....三、因材施教;四、要有深刻的讲解。
最后,还应着重指出:专制时代的创造是顺乎皇帝的意旨的,是仅限于少数人的。而今天,民主时代的创造,是给每个人以同等的创造的机会,是动员整个民族力量以创造民众的福禄寿喜的。民主的程度愈高,则创造愈开放、愈好。
注释
①“北京人”金称是 “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的发现,证明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最少也在69万年前就有人要的祖先居住。
②“传自意大利或者是日耳曼的”,指从意大利的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和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传到中国来的法西斯思想统治。